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延安市违反城市规划建设处罚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7:03:00  浏览:884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延安市违反城市规划建设处罚办法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


2004年延安市人民政府33号令


  延安市违反城市规划建设处罚办法


  第一条 为了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依法纠正违法建设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违反城市规划建设(以下简称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是查处市规划区违法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实行 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四级管理责任制。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是查处违法建设的执法主体,具体负责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宝塔区政府负责辖区所属单位和个人违法建设的发现、制止和协助拆除工作。乡镇政府(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村(居)民违法建设的制止和协助拆除工作。村(居)委会负责本村(居)委范围内村(居)民违法建设的举报、制止和协助拆除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规划区内单位及村(居)民违法占用土地,擅自开山、掘土、采石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文物、环保、公安工商、房产、城管、供电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第四条 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坚持合法、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对未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严重影响城市规划(侵占道路、绿地、河堤,占压地下管线及严重影响其他市政基础设施;严重影响广电、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文物景观;侵害公众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等)的建设工程,由规划部门责令停止违法建设活动,拆除违法建设工程。
  第六条 对未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影响城市规划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尚可整改的建设工程,由规划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重新报建,并按下列规定对建设单位或个人予以处罚。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按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的3%―10%处以罚款。用于经营活动的违法建工程从重处罚。
  (二)新建、扩建道路或铺设管线、凿井,按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的3%―10%处以罚款。
  (三)临街建筑物外装饰、装修,按违法外装饰、装修工程总造价的3%―10%处以罚款。
  第七条 未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在广场、旅游景点和临街主干道两旁修建雕塑、牌匾、围墙、大门等建筑或破墙开店,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必须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影响城市规划但尚可整改的,由规划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的3%―10%处以罚款。
  第八条 已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尚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经现场放验线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施工,补办手续,并按建设工程总造价的1%―2%处以罚款。
  第九条 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面积、结构、造型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建设工程总造价3%―10%的处以罚款。
  第十条 超过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限且未办理延期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按建筑工程总造价的1%以下处以罚款。
  第十一条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承揽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未经现场放验线的建设项目,或者未按规划审批要进行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对勘察、设计单位按勘察、设计费用的10%―20%处以罚款,对施工单位按该工程违法建设部分施工标准取费的30%―50%处以罚款。
  第十二条 临时建设工程超过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使用期限不拆除的,责令限期拆除,并按临时建设工程总造价的3%―10%处以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由市建设规划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或在法定时限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第十五条 阻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规划监察机构应健全规划检查制度,落实规划管理责任,加强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对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各有关责任部门、宝塔区政府及所属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不按本办法履行职责,配合不力,致使违法建设行为未得到及时制止,违法建筑未能及时拆除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给予主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延安市违反城市规划建设处罚暂行办法》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企业违法经营牟取非法收入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企业违法经营牟取非法收入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答复



1990-11-1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企业违法经营

牟取非法收入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答复工商〔1990〕第366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企业违法经营牟取非法收入有关问题的请示》(桂工商〔自治区〕机发5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在经营活动中,隐匿商品实际价格,对国家定(限)价部分开具税务机关统一的发票收取款项,对擅自抬高的价差部分另开收款收据或开白条子直接收取现金,或者把擅自抬高的价差部分转移到其他单位代收的行为,应当认为是牟取非法利润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商品进行变相加价的一种形式。对于单位或个人采取上述形式进行投机倒把活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依照《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2007年9月12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规范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发挥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安全保障和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信息化发展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科学建设、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安全可靠的方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不断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
  第四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科学技术、公安、通信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信息化建设。
市人民政府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和引导信息化建设。
  第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引导和推进职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活动。
  第八条 本市建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制度。信息化的决策、规划、标准制定、重大项目建设,应当经过专家论证或者听取专家咨询意见。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信息化促进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信息化规划

  第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化规划工作,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预测,统筹协调,编制信息化规划。
  第十一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专项规划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本市相关信息化专项规划。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本部门、本地区的信息化规划,报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在编制信息化规划时,编制部门应当通过公示、听证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
  第十五条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将信息化规划及其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 信息化工程建设

  第十六条 从事信息化工程的设计、开发、建设、服务保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
建设单位不得将信息化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第十七条 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应当符合信息化规划、技术规范、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有关部门应当会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有关部门不予批准。
非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依法办理建设相关手续后,向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信息化工程的安全系统应当与信息化工程的设计、建设同步进行,所需经费列入项目预算。
  第十九条 信息化工程建设单位应当遵守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制度,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应当通知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与。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四章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第二十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点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推广应用。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应当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信息技术在机关办公、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专网,组织和推动电子政务网络纵向和横向间的互联互通。
国家机关建设本机关或者本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工程,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充分利用已有网络基础和资源,不得重复建设。
  第二十三条 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金融保险和公用事业等社会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二十四条 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和扶植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
  第二十五条 本市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和现代物流等体系,提升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水平。

               第五章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目录,依法及时、准确地将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应当加强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明确政务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实现政务信息在国家机关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提供政务公开信息和政务共享信息,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第二十九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建设和完善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库,依法推动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可以对公开的政务信息资源依法进行增值开发利用,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或者有偿服务。
  第三十一条 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布的信息应当合法、真实,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信息。
  第三十二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协调一致、职责明确、运转有效的监管体制,加强对信息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保护信息资源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 信息产业发展
  第三十三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信息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引导信息产业发展。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本市鼓励信息产业风险投资,吸纳境内外资金投资本市信息产业。
  第三十五条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通信、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网络服务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信息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优化信息服务业结构,规范和管理信息服务业的经营活动。
  第三十六条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和促进本市信息产业发展,引导信息产业优化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发展规模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十七条 从事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生产的企业,经有关主管部门认定,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八条 企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七章 信息安全保障

  第三十九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全市信息安全工作,会同公安、国家安全、国家密码、保密、宣传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公安、国家安全、国家密码、保密、宣传等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信息安全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四十条 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单位或者主管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责任制,制定本单位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十一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安全通报制度。
  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单位或者主管单位,应当制定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增强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灾难恢复能力。
  第四十二条 本市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具体办法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十三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国家密码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市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和电子认证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单位或者主管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安全监管,防止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
  第四十五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及时查找隐患,保障网络和系统正常运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不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目录、不按要求公开政务信息、不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的,由上级管理部门和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乱收费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提供、发布虚假信息或者违法信息,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