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8:46:13  浏览:88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等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1〕4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单位、总装备部司令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贯彻2011年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基础研究工作,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五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现将该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

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科技进步的先导、人才培养的摇篮。基础研究作为创新之源,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中发挥了核心关键作用。
当今世界正酝酿着新的科技革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已进入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然而,现代科学在我国的历史还很短,研究积累还不够,引领和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亟待加强。
未来十年,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1. 加强基础研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加强前瞻性部署,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使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在2020年进入世界前列。
2. 基础研究的发展,有来自科学系统自身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内部需求动力,也有来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要坚持双力驱动,推动服务国家目标和开展自由探索的有机结合,鼓励科学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
3. 加大中央和地方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基础研究经费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比例,形成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建设知识创新体系
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继续组织实施“创新2020”和“985工程”、“211工程”,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机构。
5. 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管理程序,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加透明度,推进专家库、项目库等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探索新的基础研究组织方式,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择优相结合的机制。对经过科学论证的重大项目、优秀团队和重点基地,要给予持续稳定支持,让科学家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研究,潜心钻研。
6. 结合国家目标、行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开展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研究,提升行业未来竞争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让基础研究更好地回馈社会。
三、统筹科技计划部署,优化基础研究布局
7. 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基础研究主体计划要依据定位,分工协作,并与其它科技计划加强衔接,建立对不同类型和阶段研究工作的协同支持机制,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和经费支持基础研究。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坚持鼓励自由探索,发挥创新源头引导作用;加强学科全面布局,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新兴学科发展;前瞻部署重要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加强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推动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要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加强化科学目标导向、更加注重优秀团队建设。集中优势力量,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升重要领域的创新能力。
10.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专项要针对若干战略性前沿领域进行部署,抢占未来科学制高点。强化对纳米、量子、蛋白质、发育与生殖、干细胞、全球变化和聚变能等领域的支持,努力冲击世界难题,力争取得系列突破。
11. 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重要科技资源、重点区域和领域的科学考察调查,支持重要科学文献、志书、典籍的编研,推动标准物质和科学规范研制,继续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提升科学数据共享和服务水平。
12. 推动基础研究多层次、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支持我国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并牵头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建设,吸引国外优秀学者来华从事科研与交流,提高科研机构的国际化水平。
四、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基地建设
13.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涌现的机制和环境。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水平科学家、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继续推进“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百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促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
14. 加强基础研究后备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工作机制,注重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支持青年拔尖人才;制定符合实验技术工作特点的人员激励机制,稳定一批高水平技术人员,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化实验技术支撑队伍。
15. 巩固和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继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基础研究骨干基地;围绕重大科学工程和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推进港澳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加强内地与港澳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和科研资源共享;支持部门和地方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16. 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工程,形成合理的建设、运行和科研投入机制,带动高水平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研究;优化、整合、完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鼓励一站多能,推动联网观测和实验,扩大开放共享,充分发挥观测、研究和示范作用。
五、完善科学评价机制,塑造良好科研文化
17. 完善基础研究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和奖励办法,发挥学术团体在评价中的作用。避免单纯以论文数量评价机构和个人学术水平;力戒学术浮躁,反对浮夸作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伪造、篡改和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把学风建设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和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18. 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文化,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提倡学术平等和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形成宽松的学术环境。加强基础研究的科普工作和成果宣传,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支持。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道部直属单位及高校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铁道部


铁道部直属单位及高校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部直属单位及高校的基本建设计划管理,根据铁道部《加强铁路计划管理改善宏观调控的若干规定》(铁计〔1999〕68号)精神,结合部直属单位及高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部直属单位及高校的基本建设计划由部集中管理。各单位上报的基本建设计划文件(含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调整概算、建议计划、调整计划等所有涉及投资的文件),须由单位第一管理者(或主管计划工作的副职)签发。
第三条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铁道部的方针、政策,精打细算、节约投资,提高工程质量,注重投资效益。
第四条 基本建设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违反程序的一律不准建设。
第五条 部直属单位及高校应根据各单位五年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五年基本建设规划,指导编制年度投资计划。

第二章 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及建设管理程序
第六条 基本建设按大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管理。其限额划分,严格执行国家计委规定的标准。
第七条 大中型项目审批程序和管理权限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
第八条 小型项目审批和建设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初步设计及审批、施工图设计、组织施工、竣工验收及后评估等几个阶段。
总投资2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要由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五年规划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充分论证、优化方案、资料齐全的基础上,向部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编制项目概算书,报部审批。
总投资200万元以下、5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可直接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报部审批。
总投资50万元以下零小项目直接列出建设理由、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报部审批。
所有项目均须由部批准并列入年度计划后,才能开工建设。
第九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单位计划管理部门主办,正式行文,报部发展计划司审查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
1.建设依据、建设内容及必要性;
2.建设规模、标准、投资估算;
3.有关协作配套条件(水、暖、电、路、环保及消防等外部条件)及建设项目平面位置示意图;
4.技术经济、投资效益分析;
5.建设工期及实施进度计划;
6.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原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组成。
所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要符合部规定的上报格式。
第十条 凡使用自筹资金的基本建设项目,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同时出具审计部门对自筹资金的审核意见(报文要求及格式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具备条件才能开工(在京的建设项目,要申报落实当年的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后,建设单位要按规定的程序,认真、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必须对所有财产和物资进行清理,编好竣工决算,分析预(概)算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写出竣工总结。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竣工总结要报部发展计划司,部对重点项目组织验收及后评估。

第三章 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的管理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根据五年规划及建设发展的需要,在认真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部规定时间及内容要求,上报年度建议计划。建议计划内容主要应包括建设项目及主要单项工程名称,批准的总建设规模、总投资,累计完成工作量、投资,当年预计完成工作量、投资,计划年度工作量、建议投资、主要建设内容等。设备购置部分需另列出清单。
第十四条 部年度计划的编制,根据各单位建议计划、项目轻重缓急和资金情况,在批准设计文件及概算的前提下,综合平衡后,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及投资。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按照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总投资和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及进度,组织制定实施计划,并报部核备。
第十六条 各单位要根据部下达的年度设备投资计划规模,于3月底前将设备购置计划清单报部审批,批准后方可执行。设备购置投资额较大的单位,可分批办理。
单台设备投资在20万元以上的要组织专家论证,论证内容包括购置理由、选型依据、年维持费用、使用率等。
凡有汽车报废需新购置的,必须附原汽车的详细资料(包括车型、购置日期、现况材料等)及需购汽车的详细资料。
第十七条 年度计划执行中,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如需要调整计划,要将项目详细情况及调整意见按规定格式,于五月份、九月份报部。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平衡、统一进行计划调整。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要按部规定,按时向部统计中心报送统计报表。每年1月20日前将上年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含设备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按部规定上报格式,报部发展计划司。
第十九条 各单位要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及投资效益。

第四章 计划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要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不得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概算额和建筑面积分别不得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控制额的10%和5%。否则,必须重新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允许调整概算。如确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超规模、超概算时,必须及时以正式文件、按规定格式上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正式列入年度计划后,方可签订建设项目中的设备采购合同。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铁路建设单位管理暂行办法》(铁建〔1998〕43号)和《铁路建设单位资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建建〔1998〕43号),必须具有相应的建设单位管理资质,不具备建设管理资质的单位应委托有建设管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管理(委托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设计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必须按照部铁路有形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铁路工程监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实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监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得隶属于同一法人单位或同一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建立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管理责任制。各单位要按照部建设司《关于印发贯彻全国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建〔1999〕27号)的要求,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项目工程质量;要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特别是使用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铁路建设基金等国家投资的项目,要确保国家投资按照批准的项目足额到位,单位行政领导要切实负责。
第二十五条 要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资料应齐全,建立完整的竣工档案。对跨年度、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还应逐年建立台账资料。
第二十六条 要加强自筹资金基建项目的管理。自筹资金基建项目的投资,必须纳入部计划投资规模之内,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计划外项目的建设。
第二十七条 要加强设备投资的管理和设备投资立项的论证工作,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注重性能价格比,提高投资效益。设备投资要及时形成固定资产,要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台账。各高校部拨基建设备投资应主要用于教学、科研设备,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85%,从严控制行政后勤设备投资。各单位要严格按部批准的设备购置计划,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列支设备投资。不得将设备投资用于图书资料、差旅费、土建改造、低值易耗品等项支出。
部将逐步推行在京单位设备购置政府采购。
第二十八条 要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铁财〔1996〕123号)和《铁路小型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铁财〔1998〕17号)。建设资金不得用于生产经营和事业费开支;不得垫付更改支出和大修费用;不得用部拨建设资金垫支自筹和多经项目。
第二十九条 要严格执行部下达的计划,不准截留或挪作他用,不得随意在项目之间调整投资,更不得自行安排未经批准的项目建设。部将不定期对基本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凡列有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自筹资金应按计划到位,否则相应核减部投资数额。对违反计划纪律的现象,一经发现,要由单位第一管理者写出书面检查,并及时予以纠正。部将视情节轻重,酌情处理。必要时将核减当年或次年投资计划。
第三十条 各单位要自觉接受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铁道部直属单位及高校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计综〔1995〕193号)同时废止。
附件:1.××××年基本建设计划建议表(格式)
2.××××年设备投资计划建议表(格式)
3.××××年调整基建计划建议表(格式)
4.××××年基本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表(格式)
5.××××年设备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表(格式)
6.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略)
7.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书(格式)(略)
8.基本建设项目调整概算书(格式)(略)
9.大型设备可行性论证书(格式)(略)

附件一:
××××年基本建设计划建议表
----------------------------------------------------------------------------------------------------------------------------
| 总的建设规模 |至××××年累计完成|××××年预计完成 | ××××年计划
|--------------------|--------------------|--------------------|----------------------------------
建设项目及主要单项工程| 规 模 | 投资 | 工作量 | 投资 | 工作量 | 投资 | 工作量 | 投资 |
| | | | | | | | |主要建设内容
|(平方米)|(万元)|(平方米)|(万元)|(平方米)|(万元)|(平方米)|(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二:
××××年设备投资计划建议表
----------------------------------------------------------------------
| | | | | | 投 资 | | |
|序号|项目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使用单位|备 注|
| | | | | |单价|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三:
××××年调整基建计划建议表
单位:万元
--------------------------------------------------------------
| | | | 增减 | |
| 项 目 |原计划|调整计划| | 说 明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 | | | | |
|----------------|------|--------|----------|----------|
|1、××××项目| | | | |
|----------------|------|--------|----------|----------|
|2、××××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四:
××××年基本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表
----------------------------------------------------------------------------------------------------------------------
| | | 总的建设规模 |至××××年累计完成 | 当年计划 | 当年完成情况 |
| | |------------------------------|----------------------|------------------|------------------|
|序号| 项目名称 | 规 模 |投 资|其中自筹|投 资|其中自筹(万|投 资|其中自筹|投 资|其中自筹|
| | | | | | | | | | | |
| | |(平方米)|(万元)|(万元)|(万元)| 元)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成固定| | | | | |
|施工面积 |竣工面积 | | | |
资产 | | |质量情况|施工进度| 备 注 |
|(平方米)|(平方米)| | | |
(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五:
××××年设备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表
----------------------------------------------------------------------------
| | 计 划 | 实 际 执 行 | |
| |--------------------------|--------------------------| |
|序号| | | 投 资 | | | 投 资 | 备 注 |
| |项目名称|数量|----------|项目名称|数量|----------| |
| | | |单价|合计| | |单价|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第100号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7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化妆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化妆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化妆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本规定所称化妆品标识是指用以表示化妆品名称、品质、功效、使用方法、生产和销售者信息等有关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化妆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化妆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化妆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科学、合法。

第六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化妆品名称。

化妆品名称一般由商标名、通用名和属性名三部分组成,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商标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通用名应当准确、科学,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医疗作用的文字,但可以使用表明主要原料、主要功效成分或者产品功能的文字;

(三)属性名应当表明产品的客观形态,不得使用抽象名称;约定俗成的产品名称,可省略其属性名。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标注标准规定的名称。

第七条 化妆品标注“奇特名称”的,应当在相邻位置,以相同字号,按照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标注产品名称;并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

同一名称的化妆品,适用不同人群,不同色系、香型的,应当在名称中或明显位置予以标明。

第八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化妆品的实际生产加工地。

化妆品实际生产加工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至少标注到省级地域。

第九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按照下列规定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可以标注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也可以仅标注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实施委托生产加工的化妆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或者仅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委托企业不具有其委托加工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

(四)分装化妆品应当分别标注实际生产加工企业的名称和分装者的名称及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

第十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化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

第十一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净含量。净含量的标注依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执行。液态化妆品以体积标明净含量;固态化妆品以质量标明净含量;半固态或者粘性化妆品,用质量或者体积标明净含量。

第十二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全成分表。标注方法及要求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第十三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号或者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号。

化妆品标识必须含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第十四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化妆品根据产品使用需要或者在标识中难以反映产品全部信息时,应当增加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应通俗易懂,需要附图时须有图例示。

凡使用或者保存不当容易造成化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化妆品、适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化妆品,必须标注注意事项、中文警示说明,以及满足保质期和安全性要求的储存条件等。

第十六条 化妆品标识不得标注下列内容:

(一)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的内容;

(二)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

(三)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产品名称;

(四)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第三章 化妆品标识的标注形式

第十七条 化妆品标识不得与化妆品包装物(容器)分离。

第十八条 化妆品标识应当直接标注在化妆品最小销售单元(包装)上。化妆品有说明书的应当随附于产品最小销售单元(包装)内。

第十九条 透明包装的化妆品,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或者容器上的所有或者部分标识内容的,可以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注相应的内容。

第二十条 化妆品标识内容应清晰、醒目、持久,使消费者易于辨认、识读。

第二十一条 化妆品标识中除注册商标标识之外,其内容必须使用规范中文。使用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文的,应当与汉字有对应关系,并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化妆品包装物(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的,化妆品标识中强制标注内容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除注册商标之外,标识所使用的拼音、外文字体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化妆品包装物(容器)的最大表面的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且净含量不大于15克或者15毫升的,其标识可以仅标注化妆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产品有其他相关说明性资料的,其他应当标注的内容可以标注在说明性资料上。

第二十三条 化妆品标识不得采用以下标注形式:

(一)利用字体大小、色差或者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

(二)擅自涂改化妆品标识中的化妆品名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

(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标注形式。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化妆品标识未标注化妆品名称或者标注名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化妆品标识未依法标注化妆品实际生产加工地或者生产者名称、地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属于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五条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未按规定标注净含量的,按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化妆品标识未标注全成分表,标注方法和要求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未标注产品标准号或者未标注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未依法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进出口化妆品标识的管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