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2:09:25  浏览:81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审计署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5月至7月,对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及其所属6家子公司和18家分支机构2009年度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一、基本情况
  中国人保是国有独资的综合性保险(金融)集团公司,下属10家控股子公司。据中国人保财务报表反映,截至2009年底,中国人保合并资产总额3049.09亿元,负债总额2713.84亿元,所有者权益335.25亿元,当年营业收入1536.25亿元,利润总额20.86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人保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公司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一是积极推行集团整体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人保在以改革重组等方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以集团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预算、投资和资金计划管理、监督指导和运营协调,初步形成了分权制衡、规范运作的治理结构。
  二是努力构建金融多元发展格局,促进业务收入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2007年以来,中国人保实现从单一财险业务向财险、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和金融业务等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变,保费收入年均增长35%,资产规模年均增长40%。
  三是逐步拓宽保险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在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和谐社会中不断开拓保险市场。中国人保从资源配置、产品开发、扩大服务网点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发展“三农”保险业务,承保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项目,参与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的理赔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经营管理中存在违规问题15.05亿元。
  1. 违规承保4.12亿元。主要是违规协议承保或放宽承保条件承保、虚假投保农业险、打折销售坐扣保费等问题,涉及黑龙江、湖南等17个省市的分支机构。如湖南祁阳县有关部门人员与当地支公司2009年共同编造虚假的农业保险业务,套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902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见费出单以及公开农业险投保信息等整改措施,并对3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2. 虚假退费或注销保单2.60亿元,涉及天津、吉林、上海、湖南、广东、浙江、云南等7个省市分支机构。如天津市分公司2009年将业务系统中部分无效保单做退保处理,以此冲销历年各种原因形成的应收保费2.33亿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规范签批流程、上收权限等整改措施,并对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3. 违规理赔1.46亿元。其中,虚假理赔8600万元,扩大保险责任范围理赔356万元以及虚报理赔费用5612万元等,主要用于额外支付客户保险赔款、代理手续费等,涉及辽宁、山东等12个省市分支机构。如辽宁铁岭市分公司及所属6家支公司2009年弄虚作假套取理赔资金679.52万元用于支付高额手续费等。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集中管控理赔环节等整改措施,并对45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4. 违规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6.84亿元。主要是通过虚假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向无代理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手续费、用手续费冲销虚挂的应收保费、支付高额手续费等问题,涉及广东、上海等13个省市分支机构。如广州3家支公司2009年将直销业务虚挂在保险中介名下,共套取手续费1266.48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开展清分销售渠道、规范中介合作等专项检查,并对25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5. 账外经营保险业务312万元,涉及山东、辽宁2省分支机构。如山东威海市分公司2009年挪用保费260.66万元,用于偿还账外经营形成的借款等。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强化单证保管、清理清查等整改措施,并对42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二)财务收支方面违规问题金额4.40亿元。主要是采取拆单、甩单等方式跨年度调节保费收入、多计费用支出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涉及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深圳、云南、陕西、甘肃等13个省市分支机构。如云南省部分分支机构2009年使用虚假发票以“办公用品”等名义报销各类费用1619.04万元,主要用于吃请送礼和发放福利等。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有关分支机构均已调整了账表,追回资金6292万元,计提税款7989万元(已补缴245.43万元),并对2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此外,中国人保所属子公司及部分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历史形成的应收保费虽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金,却长期挂账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未及时对个别投资重组项目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资产进行全面清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缺陷,防范和控制违规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通过推行“信息技术全国大集中、理赔垂直管理、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善内控合规体系”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堵塞财务及信息系统等管理漏洞,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同时,出台了《财经纪律十五条禁令》及处罚实施细则等20多项规章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三、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的违规经营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已移送保监会处理;对违反财务收支法规的问题依法作出处理,并责成中国人保所属相关机构依法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补交税款;对审计发现的12件涉嫌违法犯罪及严重违纪问题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同时,审计署还建议中国人保进一步优化经营发展模式,强化保险业务管理,加强对分支机构承保、退保、理赔等业务环节的审批、管理和监控,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对中国人保未完成整改的事项,审计署将继续予以跟踪并适时公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整顿企业抵押贷款收费的通知

国家计委 财政部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整顿企业抵押贷款收费的通知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财政部 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委员会)、财政厅(局)、经贸委(计经委),各人
民银行分行:
目前,企业抵押贷款中存在着收费环节多、重复收费、乱收费及收费标准高的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因此,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精神,整顿企业抵押贷款收费,切实减
轻企业负担,经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批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规范各项收费。企业办理抵押贷款过程中,除为保证贷款资金安全所必须履行的法定登记外,任何部门、单位都不得强制实施服务及收费,不得强迫企业到指定的机构接受服务及收费。办理抵押贷款需要进行评估、公证和鉴证的,应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
自行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公证、鉴证。
二、整顿行政性收费,对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收费实行适当减收。
(一)企业办理抵押登记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收取的验证费、查档费、建档费、现场勘察费、过期保管费、注销费、管理费、审查费、确认费等均属乱收费,一律予以取消。
(二)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土地登记中的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均按现行规定标准的50%—70%计收。土地界址点没有发生变化的不得收取地籍测绘费。企业以房屋产权作为抵押物的,登记费按现行规定标准的50%—70%计收。
具体减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三)以其他物品作为抵押物的,凡需履行登记手续的,除按规定收取证照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它费用。
(四)企业抵押及贷款合同鉴证应坚持自愿委托原则,不得强制企业接受合同鉴证并收费。合同鉴证费按现行规定标准的50%计收。
三、加强对中介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管,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一)评估、公证收费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向用户公开收费办法及收费标准,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
(二)土地评估收费,要严格执行现行土地使用权抵押评估减半收费的规定。房屋、国有资产评估收费,以及地方政府定价的其他各类评估收费,除已对抵押评估规定减半收费的外,均按现行规定收费标准的50%—70%计收。
房屋、国有资产抵押评估收费的具体减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三)对企业抵押及贷款合同进行公证的,按照现行规定收费标准的50%计收。
四、对抵押物进行评估,须以与贷款规模相适应的有效抵押物的评估金额为基数计取费用,不得采取扩大评估标的范围或虚高估价的方式多收费。
五、抵押物的抵押权益登记有效期限应与贷款期限相一致。在贷款期限内,评估、公证、鉴证机构不得再重复进行评估、公证、鉴证并收费。
六、企业抵押权益登记期满,继续利用同一抵押物申请抵押贷款续期的,除工本费外,不再收取抵押物登记费;委托前次评估机构和公证机构再次进行评估和公证的,其收费标准应在不超过规定收费标准30%的幅度内计收。
七、各商业银行应本着自愿原则,就抵押物保险事宜与贷款企业进行协商。企业已办理的保险能够保证抵押物安全的,银行不得要求企业再次保险。
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于近期对本地区企业抵押贷款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各级政府减轻企业负担办事机构要组织力量做好检查工作,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收费行为要严肃查处。



2000年1月10日

江门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资料的实施细则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


转发市档案局关于《江门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资料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府办[2003]91号
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档案局制订的《江门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资料的实施细则》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原《印发〈江门市档案馆收集范围的规定〉》(江府办[1986]62号)文件同时废止。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三年八月六日





江门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资料的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完整保存和有效利用党和国家的档案财富,把档案馆真正建设成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利用和研究档案资料的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及《广东省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市档案馆是地级市综合性的国家档案馆,根据档案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应该由本馆收集的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形态的档案,完整齐全地收集进馆,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



  第三条 市档案馆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资料范围。



  (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及其常设机构,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等机构及其工作部门和直属临时单位所形成的档案;



  (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文联等人民团体形成的档案;


  (三)市政府派出办事机构和驻外机构形成的档案;



  (四)市政府直属工作部门所属的独立分管某一方面工作或从事某项事业的行政管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如公安部门下属交警局、水利部门下属的水利设计院、农业部门下属的农科所、文化部门下属的文化馆、教育部门下属的学校、卫生部门下属的医院等形成的档案;



  (五)中央和省属驻江门有关单位形成的以反映地方某项事业或建设活动为主的档案(国家档案局规定可不进馆的除外);



  (六)属于本馆应接收的撤销单位的档案;



  (七)市管干部的死亡人员档案和列入市名人档案管理范围的档案(含受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表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档案);





  第四条 经协商同意,市档案馆可接收或代存以下档案:



  (一)同级民主党派机构形成的档案;



  (二)集体所有制单位、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专业户以及市管理权限内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



  (三)在本行政区域内产生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其他有关档案。



  第五条 市档案馆在收集各单位档案时,同时收集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及其立档单位历史的各种资料。



  第六条 市档案馆收集、保管建国前的革命历史档案及旧政权机关和其它单位形成的档案、资料。



  第七条 列入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单位移交档案、资料,按如下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一)按照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范围》和省档案局印发的《广东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实施细则》以及市档案局的《江门市市直单位文书档案质量检查验收标准》的要求,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与规范整理工作;


  (二)移交进馆的档案,档案质量应符合上述有关标准和规范,并经市档案局(馆)检查验收出具《档案质量合格证》后,方可正式办理档案移交进馆手续;



  (三)凡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各种形态的档案,原则上一律移交进馆;



  (四)凡单位之间相互发送的重要文件,除请示、批复之外,一般只由发文单位归档后进


馆,收文单位的上述文件不宜进馆;



  (五)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和有关检索工具(如纸质检索目录、磁盘等)应与档案同时进馆。



  第八条 撤销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档案的整理、清点工作,在人员解散前及时并按要求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资料。



  第九条 档案进馆单位的档案,一般在原单位保管10年;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可延长有关档案移交期限;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市档案馆应提前接收有关档案进馆。



  第十条 市档案馆和档案移交单位、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市档案馆应依法依时按质接收档案进馆;档案移交单位依法依时按质将其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移交进馆;



  (二)档案已进馆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进馆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有权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市档案馆有义务维护档案移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利用其移交进馆的档案无偿提供服务;



  (三)市档案馆对代存进馆的档案,不得提供利用或向社会公布,如确有需要,应事前征得档案权属单位和个人同意。



  第十一条 市档案馆在确定收集范围时,应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档案的实际价值,确定收集对象并编制被收集单位的名册,建立科学的进馆序列。



  第十二条 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市档案馆和档案移交单位及个人在档案接收与移交工作中的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



  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市档案局负责组织实施和解释。



  第十四条 本细则由发文之日起执行。